電影《一九四二》未映先熱
馮小剛導演歷經18年醞釀,9個月籌備,5個月艱難拍攝,華誼兄弟斥資2.1億元打造的2012年最受期待華語電影巨制《一九四二》6月17日在上海電影節期間舉辦了“看見·一九四二”發布會。導演馮小剛,編劇劉震云,華誼總裁王中磊攜主演徐帆、張涵予、范偉、張默、李倩等集體亮相,共同發布了《一九四二》預告片及兩款前導海報。
海報呼應心靈與現實
導演馮小剛曾表示《一九四二》主題為“人”,關注的是“千千萬萬的最廣大人民,他們是一切事物的根本,他們像大地和大海一樣默默地決定著歷史的走向。”在此次發布的《一九四二》預告片中,電影中的“人”悉數亮相,由他們牽動的四條故事線索也浮出水面。四個不同的人物群體,四條不同的故事線索,像1942年的四個橫斷面,展現出“一段被遺忘的歷史,一個必須面對的真相。”電影粗糲的影像風格,質樸的場景服裝設計,也是希望讓觀眾能“看見”更真實的一九四二。
《一九四二》兩款前導海報也首次亮相,黑白兩色,現實和抽象兩種迥異的風格展現著電影的主題。一款風格鮮明,一個饑餓的災民被漫畫的手法處理成半人半蟲的形象,張開大嘴猶如乞食、又似吶喊。海報右上方的話語與畫面互文見義,“螞蚱吃莊稼變成了人,人造反,就變成了螞蚱”。另一款海報場景為一輛載滿逃荒的災民、行駛在雪夜的列車,車上的人們瑟縮地擠在一起。隨著車頭延伸的方向寫著標語“走下去,活下去”。
馮小剛表示這兩款海報不會是最終發行海報,但因為“漫畫那款是從木刻作品變形而來,我覺得它有勁兒,有《一九四二》的靈魂。海報里面人眼睛蒙了布,非常好,因為災民在逃荒的時候就非常盲目。而群像版的‘走下去,活下去’,是對電影本質的闡述。一款是心靈,一款是現實。”編劇劉震云則精煉地表示“從《一九四二》可以看見自己,看見過去和未來。”
好萊塢雙雄驚鴻一瞥
除了張國立、陳道明、李雪健、徐帆、張涵予、馮遠征、張默等中國演員之外,《一九四二》最受關注的還有兩位好萊塢影帝,因《鋼琴家》獲得奧斯卡影帝的阿德里安·布羅迪和因《肖申克的救贖》獲奧斯卡影帝蒂姆·羅賓斯在預告片中驚鴻一瞥。對于兩位國際影星的加盟,馮小剛透露他們都被影片的劇本和角色打動,“布羅迪說他看劇本時被一種深深的無力感籠罩,而他母親曾經也是難民,13歲時因為饑餓從匈牙利逃亡。羅賓斯說寫人性的黑暗并不難,最難的是黑暗中寫出希望,在他主演的電影《肖申克的救贖》中就堅信著兩個字:希望。”
劉震云透露蒂姆·羅賓斯被《一九四二》深深觸動,并對電影有特別精確的概括,“蒂姆說,這是一部人性最黑暗的電影,這也是一部人性最光明的電影。”他表示由小說變成了電影,從目前的人物關系上講,如果放在別的小說和電影里也是不成立的,因為《一九四二》的主角有19個,次要角色是50個,69個角色在戲劇還是電影里都是大忌。電影里有災民、蔣介石代表的國民政府、日本軍隊、美國人、美國記者、神職人員等多方面的人物,幾大方面的人物在電影里面是相互不見面,主要人物相互不見面在戲劇里面也是不成立的。“后來我和小剛發現他們不見面正是這部電影的張力,他們一起組成了一鍋雜拌粥。我覺得現在能拍出來都不容易。等到電影上映,會看到一個特別不同的好看的電影。”
追求真實效果預算翻7倍
預告片結尾的一句河南方言旁白,“一九四二年冬,至一九四四年春,因為一場旱災,我的家鄉河南,發生了吃的問題。”點出了《一九四二》的歷史背景。而在這短短75秒的預告片中,給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莫過于因為“吃的問題”而扶老攜幼逃荒的慘象。馮小剛曾在微博上說劇本中最令人心碎的句子是“前不見頭后不見尾”,這意味著至少需要2000群眾演員再現真實的逃荒隊伍。而在電影長達5個月的拍攝過程中,動用群演超過2000人次,僅拍攝逃荒人海場景的時間就超過了3個月。制片人王中磊談起投資規模時講到:“為了追求電影所呈現的真實效果,我們從最早的3000萬元預算翻了7倍,最終投資2.1億元人民幣。”
在發布會上王中磊坦言,“在越來越娛樂至上的電影創作領域,華誼兄弟仍然在不斷嘗試各種可能,對嚴肅題材電影的堅持始終沒有放棄。從《可可西里》《集結號》到《唐山大地震》《一九四二》,我們愿意用電影這種形式喚起大家對于民族、對于歷史、對于人性的思考。今天我們雖然已經離饑荒很遙遠,但我覺得《一九四二》還是跟現代人有很深的連接,我認為現在大多數人處于精神的饑餓狀態,我在看完《一九四二》的粗剪后,認為這部電影有另一個使命,讓大家精神上有飽腹感,相信這部電影能夠給觀眾帶來震撼和反思。”
(編輯:孫育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