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男孩》:喜劇沖不淡懷舊的傷感
舞臺劇《老男孩》劇照
曾經在2010年被網絡電影《老男孩》感動得涕淚橫流的“80后”們又老了兩歲,這兩年間,因電影和歌曲《老男孩》而被廣大“80后”們熟知的筷子兄弟——肖央和王太利的生活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默默無聞到成為明星,走紅似乎是在一夜之間。這種身份的轉變他們一度并不適應。把成名以后的尷尬生活呈現給觀眾,是他們一直以來的愿望。借著舞臺劇《老男孩》,夢想終于成真。依然是兩人聯袂主演,主人公依然是肖大寶和王小帥,但某種程度上,他們演的是自己。6月8日至24日,舞臺劇《老男孩》登陸海淀劇院。
“80后”關于青春和夢想的集體懷舊
故事的開始,是一場演唱會在3天后即將開演,肖大寶和王小帥卻在后臺起了爭執,積怨已深的兩個人因為出場誰走前面誰走后面、演出費該如何公平分配、誰的表演能力更強等問題相互詆毀。兩人最終大打出手,王小帥不幸被掉落的燈光設備砸中腦袋,記憶就此停留在16歲。為了幫小帥恢復記憶,肖大寶和一幫老同學帶著他重回校園,還原青春時光。
這幫老同學已近而立之年,胖子現在在街頭賣烤串,時常要躲避城管的驅趕;校花馬玲曾經嫁給有錢人,如今離了婚,為了生計,穿夸張的衣服當模特,給婚介公司當婚托兒;“眼鏡”還在劇組跑龍套,期待有一天能演男一號……整部舞臺劇將現實生活和校園時光交叉,青春歲月和現實構成鮮明對比,呈現往昔的美好和今日的殘酷,一下子揭露了生活的本質。
一幫身材走樣、皺紋已爬上眼角的老“80后”們,穿著藍白色校服、回力鞋,帶著觀眾追憶了上世紀90年代的青春時光。臺下的觀眾是清一色的“80后”,有人看后在微博上寫道:“一看見藍校服的小白邊兒眼淚就下來了。”
觀眾第一次大規模的流淚,是在戲劇將近尾聲時,王小帥再次被砸中腦袋,幾個老同學在深夜的院子里等待醫院檢查結果,月光皎潔,他們每個人輪番跳到高處,對著空氣大喊:“我是二班的‘眼鏡’,我的夢想是當個演員,我現在還在跑龍套!”“我是二班的班長,我現在是醫生,每個月要還6000元的房貸……”“我是校花,我結了婚又離了婚……”演出結尾,王小帥恢復記憶,筷子兄弟重新登臺,演唱《老男孩》之前,當肖央在獨白里說到“曾經擁有青春的人,永遠不會老去,懷念青春的人,永遠不會老去”時,很多觀眾再次淚奔。
“為什么不讓演員和觀眾互動呢?”
這部內核傷感的舞臺劇,其實是喜劇的形式。喜劇效果同樣可以和懷舊聯系在一起,肖大寶騎著二八自行車,看到找自己的幾個同學原來是要打架,右腿做出了下車的姿勢后迅速歸位,一溜煙逃走了,此時全場笑翻;校園里,穿著校服的中學生打量著肖大寶和馬玲,鄙視地說出:“都這把年紀了,還穿成這樣!”歲月的殘酷清晰可見,兩人的尷尬卻由此被賦予了喜劇色彩。記者在演出現場發現,充滿幽默感的臺詞,以及各位配角鮮明的個性特征和出彩的表演,也使得觀演過程頻繁響起笑聲和掌聲。
歌舞也是該劇的一大特色,歌舞表演幾乎占到了整部劇一半的容量。《海闊天空》《你到底愛不愛我》《再回首》《只要你過得比我好》《水手》《小芳》《童年》,這些暴露“80后”年齡的老歌穿插在整臺演出中。舞蹈部分,邁克爾·杰克遜的舞蹈當然少不了,在重溫校園時光時,演員們在教室里的動作均被舞蹈化,準確呈現出各自的性格特征和人物關系。
該劇導演陳暢告訴記者,舞蹈演員出身的他有濃厚的舞蹈情結,做戲劇導演后,他就很喜歡把歌舞形式放進戲劇中,他認為這也會是舞臺劇今后發展的一個趨勢,“所有能夠展現在舞臺上的藝術元素,都可以作為舞臺劇元素呈現給觀眾。”
為了讓觀眾參與到演出中,陳暢在創作之初就確定要設置互動環節,“話劇的優勢就是觀演雙方距離近,那為什么不讓所有的觀眾和演員互動呢?”演員們在臺上進行歌詞接龍比賽時,他們把話筒沖向觀眾,讓大家一起唱老歌,把現場氣氛推到高潮。后來,肖央和王太利跑到臺下,和沿途的每一位觀眾用力擊掌。兩人告訴記者,第一場下臺時,“還有點抹不開面子”,但是觀眾的熱情鼓勵了他們,現在每次下臺和觀眾擊掌的感覺是“很興奮”。
“看不出是筷子兄弟第一次演舞臺劇”
6月8日,《老男孩》首場演出,筷子兄弟唱著《老男孩》謝幕時,肖央哭了,結果是臺下的觀眾們大合唱,幫他唱完了歌曲。事后,肖央向記者回憶,“由于沒有舞臺經驗,完全是靠著給自己打雞血和觀眾的熱情在臺上演,所以最后看到所有的人在鼓掌,很感慨,就流淚了。”
對于并非戲劇表演專業出身的筷子兄弟,演出舞臺劇的確是對自我的一種挑戰。“他倆是一張白紙,訓練難度非常大。”陳暢告訴記者,“首先要解決的是形體問題,在舞臺上怎么站,怎么坐,怎么走路,都要有舞臺劇的形式感。”他從導演角度分析,“肖央形體比較弱,剛開始時還有點駝背,不知道怎么站,現在已經非常好了。王太利最大的問題是臺詞,他說話語速非常快,排練時,有時候已經快到令人發指的程度了。”
筷子兄弟一度對自己也沒有信心。他們的一個朋友,第一、二場演出時,沒有勇氣來看,“害怕看到王太利忘詞、肖央跳舞”。但事實上,他們過于悲觀了。“看不出這是筷子兄弟第一次演舞臺劇”,是很多朋友和觀眾的評價,兩個人不但演繹出了比電影《老男孩》中更加豐滿生動的筷子兄弟形象,其表演也有很多可圈可點之處。
被認可的背后,是兩人付出的巨大努力。整部戲,肖央的表演分量最重,臺詞也最多,還要跳兩段舞蹈。別人花2個小時就能學會的舞蹈,他要花8個小時甚至更多。稱自己吊兒郎當的王太利,到了排練后期也拼了,肖央告訴記者,這是他見過的“老王最努力的一段時間”。
話劇也在改變他們。釋放天性的訓練和在舞臺上的表演,讓肖央很受益。“一個人面對臺下1000多人展示自己,需要很大的自信才行。”他說,“其實人生也是一個舞臺,你要去表演自己的角色,傳達東西給別人,和在舞臺上的感覺差不多,所以有舞臺經驗后,會增加自信心,整個人也會有一些改變。”
(編輯:孫育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