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繪典型的河南形象——中國當代著名畫家中原行作品展舉辦
馮遠 矮個子蜘蛛班長和他的高個子媳婦
9月12日至23日,由中國文聯、中國美協、中國國家畫院、河南省委宣傳部、河南省文聯、河南省駐京辦主辦,河南省美協承辦的中國當代著名畫家中原行作品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辦。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陳奎元,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文聯主席孫家正,原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軍委副主席曹剛川,原全國政協副主席張思卿出席展覽開幕式。解放軍總政治部副主任賈廷安,中宣部文藝局局長湯恒,中國文聯副主席馮遠,中國國家博物館館長呂章申,中國文聯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李前光,河南省政協主席葉冬松,河南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趙素萍以及張廣智、高保群、吳長忠、馬國強、楊曉陽、范迪安、何家英、楊力舟、尼瑪澤仁等美術界名家和各主辦方領導也出席了開幕式。
本次展覽是中國文聯“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河南省迎接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紀念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70周年的重要舉措。展覽共展出靳尚誼、馮遠、劉大為、吳長江、楊曉陽等中國當代著名畫家精心創作的中國畫、油畫、版畫、水彩等132幅畫作,是采風活動的成果結晶,亦是展示河南秀美的自然風光、厚重的中原文化和中原經濟區的一個窗口。
一提起河南,很多人都會先想到少林寺、龍門石窟、牡丹花——高卉民的《洛陽牡丹甲天下》與蔣采萍的《家鄉的牡丹》各有風采。陳致明的《少林積雪》,“吾曾冬游少林寺,漫天卷云,一派壯觀”;徐里的《嵩山塔林》以仰視角度記錄塔林一景;畢建勛、王一汀的《天地之中》,展現少林寺僧人練武的精彩動態;而如黃格勝、鄭君里等眾多畫家筆下的《巍巍太行入夢來》《太行歸牧圖》等反映以太行山為代表的河南自然風光,亦是各有千秋。
靳尚誼 河南姑娘
如今河南城鄉生活的真實情況如何?馮遠的《矮個子蜘蛛班長和他的高個子媳婦》,畫出城市新居民勤勞致富奔小康的生活圖景;尼瑪澤仁的《輝煌仍然》,把盧舍那大佛與河南都市夜景中閃爍的霓虹燈和跳勁舞的人群并置在一張畫面上;張道興的《鳴奏中原》,以三個夸張面部結構的吹嗩吶的農民,展現出當今河南農村人新的精氣神;梅啟林的《南陽、信陽寫生》,以8幅清新小品,展現出諸葛草廬、伏牛山下農家院、雞公山頭、丹江水庫的勝景;而孔紫的《新屋》與方照華的《太行豐年》,每一隅,都是河南新農村的鮮活瞬間。而靳尚誼的小幅油畫《河南姑娘》,一個綠衣黑發的女子,安然、滿足的神態,好似河南人的真實寫照。
畫家王迎春的作品《功臣》,畫面上一位老人掛著移民證,扁擔上一頭挑著暖壺,一頭挑著鳥籠,而小孩子則手拿五星紅旗。談到這件作品,王迎春坦言這是“無心之作”:“我當時想到南陽去看畫像石,當時陪我去的是一位南水北調部門的領導;他一路上給我介紹了好多南水北調的故事,聽得我非常感動;于是我找到一些素材進行創作,把這張作品取名為《功臣》——老百姓就是當代中國建設的功臣。”不少畫家也表示,在采風中,他們感到中原大地的百姓為祖國的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畫家們理應畫下他們的風采,傳達他們的精神,更要描繪典型的河南形象。
劉大為 桐蔭千秋
描繪典型形象的總體思路來源于5月11日,中國當代著名畫家中原行大型采風活動啟動儀式在河南省鄭州市舉行。隨后,120余位畫家兵分三路,赴河南各地采風。他們訪山問水、探尋古今,深感中原大地歷史令人震撼、精神令人感動、山水令人陶醉、文化令人著迷。畫家們收集了大量創作素材,豐富了對中原大地的感悟,傾心創作了反映中原、反映河南的歷史、人文、山水和當代風采的作品。中國國家畫院院長楊曉陽表示,作為新中國成立以來規模最大、陣容最強的集中描繪河南主題的美術活動,畫家們感受到河南大地傳統文化的深厚和山川的秀美,描繪了新時代的中原大地各個側面,從而保證了此次展覽活動的高規格和高水平。
(編輯:單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