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者?不,攝影家切·格瓦拉
切·格瓦拉自拍像
切·格瓦拉是現代史上最著名的英雄人物之一,但很少有人知道他還是一個知識分子、藝術家和攝影家。通過他的照片、個人影像、訪談錄像以及相關文獻的展示,展覽試圖揭示這位偉大的革命家的人文主義取向和審美情感。
1959年古巴革命后,一只裝有歐內斯托·切·格瓦拉攝影和紀念品的手提箱被送到住在哈瓦那的切·格瓦拉手中。30年后,他的遺孀阿萊伊達·馬奇請古巴藝術家對這些作品進行評價:切·格瓦拉是攝影家嗎?藝術家的回答:當然!
于是,在1991年的美洲之家,切·格瓦拉研究中心舉辦了第一個切·格瓦拉的攝影作品展。20多年間,這個展覽已經走過13個國家,展出16次。而今,容納了232張作品和視頻資料、相關文獻的“攝影家切·格瓦拉”展覽來到切·格瓦拉生前熱愛的國度——中國,在北京草場地藝術區三影堂藝術中心展出至10月10日。
在Alberto Korda的鏡頭中,切·格瓦拉頭戴貝雷帽,目光深邃,面容冷峻,這件體現共產主義革命家切·格瓦拉個性的名作,并未在展覽中出現。是的,這不是反映革命家切·格瓦拉的展覽,而是作為攝影家的切·格瓦拉的作品展;那些鮮活而又充滿個性的家人、朋友和他在拉美壯游的紀錄,通過相機后面的一雙眼睛,反映出切·格瓦拉的藝術眼力和敏銳的畫面感,以切·格瓦拉之子、本次展覽特約策展人卡米洛·格瓦拉的話說,“就像他給自己的自畫像”。
三影堂攝影藝術中心策展人姬蓮說:“事實上,切·格瓦拉小時候已經開始接觸攝影,父親送給他一部玩具相機,那時起他學會擺弄相機,開始拍攝周圍的一切?!痹谏鲜兰o50年代,切·格瓦拉作為記者,從新聞攝影領域進入攝影行業,但他的后期作品不再只是具有新聞性,而是融入了對構圖等造型元素的藝術性探索,以及對人乃至人文主義的關注。在切·格瓦拉的摩托日記中,他曾這樣記錄:“El Patojo沒有錢,我只有幾個比索。我買了架相機,開始了我們在公園里暗中偷拍的工作……”
“我父親在生活中用于攝影的時間很少,他拍的都是他關注的東西:環境、工業、老百姓和人們的生活。”卡米洛·格瓦拉說。切·格瓦拉拍下瑪雅文化的太陽神廟、奇琴伊察遺址,反映出他對墨西哥前殖民時期歷史的關注;他1955年受雇于阿根廷一家報社,報道墨西哥城舉辦的泛美奧運會,拍下運動員擊劍、跳高的場景;他的自拍作品,反映出他作為革命者的氣質和時代精神;他在任萬隆會議國家特命全權大使時期,到南亞、東南亞拍下不少反映婆羅浮屠、巴厘島的風光;他在上世紀60年代任古巴工業部長時期致力于擴大產業類型,專注于拍攝工廠照片,甚至在政府報告中也附上一些具有美學價值的工業題材攝影作品。
在1959年的馬斯特拉山區卡米洛西恩富戈斯城市學院,切·格瓦拉拍下了第八縱隊建設校舍的場景,這是古巴戰爭時期他領導、軍隊建設的首個社會性公共項目。切·格瓦拉抓拍到一個孩子看到學校建成時露出的微笑——燦爛、熱烈、動人??茁濉じ裢呃榻B,當時這些山區的孩子第一次見到電燈,他們以為那是天上掉下來的星星。
在策展的過程中,姬蓮自言“作品我已經看過幾百遍了”,但她每天都能發現新的細節,“我漸漸發現切·格瓦拉作品的深度”。通過攝影藝術,革命者切·格瓦拉的“讓我們面對現實,讓我們忠于理想”而勇于自我犧牲的精神,通過攝影家切·格瓦拉的鏡頭向觀者撲面而來。
(編輯:單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