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的目標是超越自我——李翔的寫實人物畫創作
扎西平措上尉和阿爸阿媽 2009年 李翔
李翔是伴隨著改革開放而成長起來的新一代軍旅畫家代表之一。30多年來,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和國際大潮的強烈沖擊,中國人的思想意識和文化環境發生了前所未有的劇變。而觀察李翔的藝術發展軌跡,我們不難發現,他在藝術上清醒、穩健地把握了自己的方向,貫穿他藝術創作始終的,是觀念上的鮮明性、學術上的前瞻性、探索上的堅定性。在他的身上既有軍旅藝術家強烈的職責意識,同時又有作為藝術創作者的社會良知和人文情懷。李翔在軍事題材、民生題材、寫生系列等方面所展現的多樣面貌和獨特的語言,譜寫了以開放創新為主導的當代軍旅美術新篇章。
從李翔軍事題材的美術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明確的主題詮釋和藝術追求。這些作品重視部隊美術傳統精髓與現實主義精神的承繼,重視個性的表現和創造;注重軍營特色的呈現與開掘,注重軍人氣質和精神層面的發現和塑造,準確捕捉并傳達出軍旅文化的深厚內涵和圖像特征。《紅色樂章》(1994年)是李翔早期在軍事題材創作上的一次成功亮相。作品以獨特的形式語言和粗放的肌理效果,表現了戰士樂隊雄壯的陣勢和昂揚的精神。他在構圖中吸收了現代構成的形式因素,采用了并置、重復的視覺方式安排畫面,增強了形象的力量感。雖然這幅作品榮獲了第八屆全國美展優秀作品獎,但李翔還是敏銳地意識到,作為中國畫精髓的筆墨功能在反復的塑造制作中受到了很大的制約和限制。于是,他果斷地放棄了這個已經初具個人“語言”形態的創作方式,從更高的層面來調整和開辟自己的藝術路徑。
李翔覺得“徐(悲鴻)蔣(兆和)體系”在水墨人物畫向現代形態的轉換方面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在反映現實生活、促進水墨人物畫大眾化方面發揮了難以替代的作用。但是,他也認識到:“盡管他們已經是非常了不起的大師,但要把他們創造的藝術提高到中國寫實繪畫標桿的高度,還是有缺陷的。”對以寫實為基本面貌的主題性繪畫及軍事題材繪畫來說,除了堅持與時俱進的現實主義精神之外,造型與筆墨的研究和深入是個必修的功課。所以他將完備的“筆墨體系”與完備的“素描體系”的完美結合,看作一個“巨大的工程”。他提出“寫意性具象繪畫”的概念,融合了他對中國寫實繪畫的思考和實踐經驗的積累,即“除了包含對象的‘具象’塑造和細節刻畫的特征外,還要有書寫性,要有筆墨趣味和質量,要把對象的精神氣質寫出來。”面對當代藝術不斷更新的觀念和思潮、不斷變更的媒介和形態,李翔選擇了在寫實基礎上的變革和超越。
(編輯:路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