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北京人藝子弟眼中的40個角兒
《誰在舞臺中央》
方子春 宋苗 著
商務印書館
“今年北京人藝建院60周年的慶?;顒雍軣狒[,劇目精彩,票房創紀錄,這些熱鬧是正史,但講述北京人藝臺下幕后故事的野史也豐富多彩??催@本書就能多多了解人藝的野史?!痹谌涨芭e行的由商務印書館出版的《誰在舞臺中央——人藝那些角兒那些事兒》新書發布會上,濮存昕這樣形容這本書。該書由北京人藝著名表演藝術家方琯德之女方子春和丈夫宋苗共同創作。
“我不想寫人們知道的他或已寫過的他,我想寫一個別樣的濮存昕……就是一個我眼中的再熟悉不過的老同學、老戰友、老鄰居?!睍锏摹跺Т骊浚何医K身的摯友》一文中,方子春這樣闡釋自己的寫作動機。而這同樣也可以看作整本書的視角。北京人藝子弟的身份,以及史家胡同56號北京人藝宿舍大院的成長經歷,使得方子春能夠從另外一個角度梳理她的回憶和素材,她是北京人藝一些著名藝術家的后輩、鄰居、發小、同學,于是《誰在舞臺中央》這本書便為讀者呈現了舞臺之下、大幕之后的“那些角兒那些事兒”。該書一個人物一篇章,講述了60年來北京人藝40位角兒的故事。這其中,既有對已逝去的老藝術家的回憶,也有她這一兩年多方走訪長談后撰寫的口述實錄。
在方子春的回憶文字里,我們依稀看到了北京人藝宿舍大院曾經擁有的安靜美麗:“大院的前院有排練廳、一座爬滿爬山虎的四層紅磚樓……還有一棵大桑樹?!痹谒幕貞浝?,我們也了解到藝術家們不為人知的日?,嵤?、少年時代和晚年生活。比如在《焦菊隱:我的第一位恩師》中,她寫到“文革”時為小黑屋里的焦菊隱送油餅的往事,在那個6平方米的小黑屋里,焦先生給她講古文、講朗誦技巧。讀來不免令人傷感,又對大師心生敬意。在講述濮存昕的篇章里,作為發小的方子春描述她眼中的少年濮存昕:“屬于那種扎人堆里能被埋沒的小孩兒,內秀,又有點小聰明、小淘氣。”
“這本書也寫了我,這在我一生中很重要,因為我永遠上不了臺,一直在幕后,我一上臺戲就演不了了?!毙聲l布會上,人藝道具師丁里調侃道?!墩l在舞臺中央》里把這些幕后工作者拉到了臺前:除了丁里,還有音效師馮欽、舞美設計師王文沖、燈光設計師宋垠等,并且毫不吝嗇地稱他們為大師。
什么樣的人才能稱為“角兒”?誰才能、才算站在舞臺中央?這本書通過幾個平凡人物給出了判斷標準。杜光沛,是喜歡收集人藝老戲單的一個舞美隊的裝置工人;張大爺,是人藝宿舍大院傳達室的工作人員……本書也為他們留了位置,講述他們平淡的生活和工作,卻分明讓讀者看到了平凡人物身上熠熠閃光的人性之美。
這本書的封底上寫著這樣一句話:“無論是人藝還是人生,舞臺只有一個中央,時光如梭,人來人往,你方唱罷我登場,究竟誰在舞臺中央?”北京人藝戲劇博物館館長劉章春這樣解讀:“我們的人生就是一個大舞臺,只要把握好自己,有了自己對人格的尊重,有了自己的努力和勤奮,你就是自己心中的一個主角。”
(編輯:路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