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劇流水線為啥這么牛?
10月又到了美劇迷狂歡的時刻,經歷漫長的等待后,新一季美劇在最近一個月集體“歸隊”。在陸續告別了《豪斯醫生》、《絕望的主婦》等常青劇之后,美劇依然沒有露出疲態。
從《大西洋帝國》、《權力的游戲》到《新聞編輯室》、《國土安全》、《傲骨賢妻》……美劇用其多樣性、專業性和對人性的深度詰問,持續給人驚喜。
前天,張朝陽在網上和美劇們暢談美劇,他最愛的是《絕命毒師》和《國土安全》。他甚至號召白領們下班后看一小時美劇再走,這樣有助于培養員工的style,增強公司的競爭力。
當國產劇陷入“越雷越紅”的怪圈時,大洋彼岸卻頻頻誕生“神劇”。美劇的制勝寶典,到底是什么?
編劇牛:“劇本醫生”擁有深厚的專業素養
美劇好看,劇本是王道。
與中國編劇的單打獨斗不同,美劇編劇通常是團隊作戰。他們的分工也不同,有負責情節的,有負責對白的,有負責分鏡頭腳本的。《24小時》動用了16位編劇,《CSI》的編劇團隊更多達20多人。
這些編劇,本身就有深厚的專業素養。如寫《律師本色》的編劇凱萊本身是一名律師;寫《急診室》的編劇麥克·克萊頓畢業于哈佛醫學院。
“凡是涉及專業內容的劇本,美劇全部是請專家補充,叫做‘劇本醫生’。”昨天,創立專業美劇網站“美劇迷”的站長小剛告訴記者。
今年讓國內媒體人打了雞血的《新聞編輯室》為什么牛?制片人兼編劇艾倫·索金居功至偉。除了憑《社交網絡》拿下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獎外,他還是電影《辛德勒的名單》的“劇本醫生”。
正因為有這些大咖編劇在,使美劇的真實性和可信度都大大提高。
此外,邊拍邊播的模式,也使得編劇能夠根據觀眾的口味做出修改。
“首播集通常由一群資深觀眾組成的‘焦點陪審團’先看,一旦審核不通過,就放棄拍攝。如果首播集收視率不好,也會被砍。美劇開拍前通常還有一個圓桌會議,讓演員讀劇本,這樣編劇會發現哪些是亮點,哪些要修改。”小剛說。
平臺牛:引得電影大腕紛紛回歸熒屏
近幾年,好萊塢電影人“入侵”熒屏是個新趨勢。史蒂芬·斯皮爾伯格、馬丁·斯科塞斯、湯姆·漢克斯等紛紛回到熒屏,并屢屢在金球獎、艾美獎上有所斬獲。
美劇憑什么能吸引到這些電影大咖?除了大投入、高片酬之外,有線臺的崛起也為這些追求“藝術性”的大腕們提供了舞臺。
在美國,五大公共臺包括NBC、ABC、CBS、FOX和CW。推出《大西洋帝國》和《權力的游戲》的HBO、制作《國土安全》的Showtime、打造《廣告狂人》的AMC則都是有線臺。
在第64屆艾美獎劇情類的角逐中,入圍最佳劇集的6部作品全部都來自有線臺。“今天儼然一副有線臺全面崛起、公共臺逐漸衰落的態勢。”《紐約時報》評論道。
有線電視臺的觀眾都是收費用戶,劇集中不會插播廣告。于是,這些大咖們可以不用像為公共電視臺打工那樣,每隔10分鐘就要創造出一個高潮,吸引觀眾看完廣告之后再來觀看。
“公共電視臺的觀眾只是把電視機作為背景開著,是被動的觀眾。而HBO的觀眾就會像看一部電影或舞臺劇一樣來看電視劇。”《新聞編輯室》的制片人兼編劇艾倫·索金說,“HBO并不關心有多少人收看,他們真正關心的是觀眾有多喜歡這個劇集。”
此外,激烈的市場競爭,使得各個電視臺的風格日益明確。
比如,HBO就出產《欲望都市》、《黑道家族》、《權力的游戲》這樣偏成人的重口味劇集;CW電視臺則專門針對年輕收視群體,《緋聞女孩》和《吸血鬼日記》是他們的當家菜;而像Fox這樣財大氣粗的,則在制作真人秀上很有一套,《美國偶像》和《舞林爭霸》一做就是很多年。如此多樣化,能夠更好地滿足不同人群的口味。
(編輯: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