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時代的最后背影
準備進站整備的上游型1052號蒸汽機車
平莊煤礦正在整備的上游型蒸汽機車
上游型蒸汽機車駕駛艙內大車正在狹小的板床上小憩
文/圖 初曉璐
喜歡蒸汽機車還是小時候的事了:看見黝黑的龐然大物噴著白煙隆隆地向你駛來,那種震撼在幼小的心靈里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以至于這種印記一直跟隨著自己,經過了這么多年,慢慢變成了一種力量與美的代名詞,驅使著我去追隨他、記錄他。
如果說蒸汽機的運用開啟了人類的工業文明時代,那么在這個被白雪包圍的地方——平莊煤礦,則是這個時代的最后畫面之一。當我們抵達平莊煤礦時,遠遠地就看見他巍峨的身影,一聲長鳴的汽笛讓我們恍若隔世。在平莊煤礦的裝煤站停著兩臺上游型蒸汽機車,雖然和國產的建設、勝利、前進相比是個小個頭的家伙,但走近看上去依然有著工業機械特有的壓迫感。過了約莫一個小時,剩下的三臺上游蒸汽機車接連回到站上裝載煤水進行整備,站內有著古舊色調暖黃色的大燈,光線透過蒸汽巨獸向我們襲來,驅走了將近零下20度的嚴寒。夜間的整備真是絕佳的拍攝題材,黑暗中蒸汽巨獸顯得更加龐大,也更加具有了英雄遲暮的悲壯氣勢。經過了兩百多年的世間滄桑,蒸汽機車這樣一種第一次工業革命的遺留,依然在這里任勞任怨地工作,不由得讓我們感覺到他的堅韌。
在站邊找了間小旅店住了一宿,第二天我們又來到了站上,和一位大車師傅(大車是對蒸汽機車正司機特有的稱呼)聊了一會兒后,大車主動邀請我們去駕駛室坐坐。上游的駕駛室約莫三平米見方,一般由三位師傅一塊開動:正司機(大車)、副司機和司爐,大車告訴我們今天他們的車歇著,爐子不能滅,所以他和副司機師傅一塊兒在這里看著。在狹小的駕駛室里,地面滿是煤渣,大車躺在駕駛室右側窗口的一塊木板上,有一句沒一句地和我們聊著天。大車最感興趣的話題是,為什么有那么多人喜歡來拍他的鐵疙瘩?我們笑了笑,說這是工業時代的遺留,拍一次少一次了,對于我們來說,這鐵疙瘩是一種歷史。大車若有所思,吐出一句:如果你天天和他打交道,就不會有這種想法了。大車告訴我們,平莊煤礦是1958年投產的,鼎盛時期場站內停滿了蒸汽機車,把一節節運煤專用車拉出平莊。從遺留的場站規模,我們能夠看出大車不是在夸大,而現在的場站鐵軌已經廢棄的廢棄、拆卸的拆卸,來時有兩位工人還在挖地下的電話線,他們說:“都賣了,這礦要廢了?!?/p>
從大車師傅這兒我們得到了相同的信息,平莊煤礦的露天礦坑至多再開采兩年就要廢棄,現在從礦坑底部拉煤已經改由卡車進行,火車已經沒有了用武之地。原先架設好的電力機車線也已經荒廢,電力機車都已經轉移到了其他場站,只剩下他們五臺上游還在陪伴著煤礦最后的時光。
“礦停了后,你們怎么辦?”
“下崗的下崗,還有能力干的可以去其他礦?!?/p>
“那您會改去開內燃么?”
“那執照難辦,這個全是氣,和那個不同的?!闭f罷大車指指駕駛室內破舊的儀表和各種扳手。
說是駕駛室,倒不如說這里是一個過時的工業展覽館:壓力表上字跡模糊,各種管道銹跡斑斑,鍋爐的外壁上有大塊兒銹跡剝落的痕跡,要不是鍋爐里還冒出一絲暖意,整個駕駛室就如同報廢了一般。
“車況還好么?”
“不行了,快要到報廢年限了?!?/p>
“壞了怎么修?”
“只能從同型號的報廢車頭上拆零件下來,再拆拆補補吧?!?/p>
大車唯一引以為豪的,是經常有外國人來拍他的寶貝疙瘩:“來拍的老外可多了,英國、德國、俄羅斯、日本的……都說世界上其他地方都沒有了,就咱這地方有!”而這句,也是我們在平莊的居民口中聽到的第二多的話,一般來說,他們的第一句話都是:“這東西天天跑,有什么好拍的!”
平莊的居民們已經對這種噴著煙的蒸汽巨獸習以為常到了熟視無睹的程度,當有一天巨獸們的轟鳴突然消失,不知道他們會有著怎樣的想法?
當我們離去時,大車從我們的保溫水壺里倒了一杯水:“這里守著口渴得緊,水都喝完了?!?/p>
離開的時候,殘陽如血。
(編輯:黃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