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客房成為了舞臺……
新派戲劇《城市客房》首次亮相中國
當客房成為了舞臺……
《最后的臺詞》劇照
一個小丑微笑著邀請走廊中的過路人共享他的房間,伴著歡快的音樂,客人們好奇地打量著這個普通客房中的異樣,此時面具摘下,圍繞在小丑腰間的炸彈開始倒計時,房間里的人們頓時成為了人質……如果你在6月14日至16日期間來到北京凱賓斯基飯店,碰巧又走到了16層,不經意間遭遇如此場景,千萬不要驚慌,因為這只是一出戲。在眾多“人質”中間還隱藏著一位“表情凝重、極端恐懼”的女演員,充當與“劫持者”和“人質”溝通的角色,觀眾則在毫不知情的情形下“被迫”陷入了劇情,分享并參與了整個演出。
這是法國瓦朗斯喜劇團帶來的一部以城市生活為背景創作的情景戲劇《城市客房》中的一幕,它的獨特之處在于,主創者巧妙地將非戲劇場地、文學作品、演員與觀眾融合在了一起。該劇目的演出地點分別設在6個不同的酒店客房里,使用法文、英文、中文3種語言表演,令觀劇毫無障礙。除了上述的《最后的臺詞》外,《城市客房》還包括《Morse教授》《藍調李小龍》《昨天晚上,明天晚上》《玩意兒》《假象的真實》另外5個獨立的故事:因為情感原因,Morse女士決定在17號房間過夜,然而該房間沒有空檔,最終工作人員將她安排到111號房間,在身處情感困惑中的她看來,這是個不乏深意的數字;一個處于嚴重懷疑情緒危機中的人,面對著房間電視上播放的李小龍畫面,他無法再忍受職業演藝生涯,想要重新尋回自我;一個女人在強烈決心的驅動下,在寫好給媽媽、朋友以及將來發現她的人的信件之后感到,真要離開這個世界卻沒有想象的那么容易;夜里,一個男人無法安眠,他突然醒來,一陣眩暈惡心再次如期襲來,身體的異樣折射出的卻是心理問題;一個年輕漂亮的女人剛剛聯系到她全身心愛著并等待的未來孩子的父親,電話響了,但聽筒那頭的回應和現實情況都說明,孩子最好應當并且真的是“不”存在的。對于該劇的引進,北京凱賓斯基飯店經理Armin Hies與他的客人同樣感到十分新奇:“這是件令人興奮的事情,項目如此精彩,讓我擁有了不同以往的排練經歷和戲劇體驗。”
該項目于2011年第一屆法國Ambivalence(s)戲劇節期間開始籌備,之后繼續發展形成一系列在客房中演出的劇目。瓦朗斯喜劇團是個小型的藝術創作團隊,創建于1997年,2001年獲得法國國家戲劇中心的資格認證。自2010年1月開始,在喜劇演員及導演Richard Brunel的帶領下,聚集了一個藝術家團隊,男女各4位,參與到藝術項目的創作和執行中來,并擔當了不同的戲劇角色。此次,該劇團更是邀請了法國作家瑪麗·尼米埃和中國作家盛可以操刀,為該劇創作了兩個全新的劇本,還有位中國演員參演。
毫無疑問,這是一個值得嘗試或重新體驗的經驗,也是這種戲劇創新形式在中國的首次亮相。該戲劇作品對觀眾的位置和演員的創作進行了深度探索。“這不同于舞臺上的戲劇演出或是影院里的銀幕放映,而是在十分私密的場景——酒店客房中展開表演。觀眾與演員的距離非常接近,甚至能感覺到表演者的呼吸,完全不需要麥克風。而且在這樣的氛圍中,演員的細小動作被夸大,比如咳嗽都會有重感冒的感覺。”Richard Brunel表示,接下來他們將對不同演出房間的設計、房間之間的關聯等進行更多的思考,以增強這種戲劇表演形式的沖擊力,從而找到更多全新的觀眾群體。“換個地方欣賞戲劇,如此視角與互動,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需要‘強大心臟’的!”演出結束,一位剛剛“被請出”房間的觀眾笑言。在這里,也許會請你配合表演,但絕不需要掌聲與喝彩,當劇情步入終止狀態時,演員還在繼續著,觀者默默走出房間即可。
另類新派情景戲劇的另一個要求是,劇作家必須按照這種環境思路來創作劇本,目前該劇團已經擁有了法國、英國、中國、荷蘭、丹麥等不同國籍作者撰寫的14個腳本。當然,酒店客房的狹小空間與簡單的布景、道具,以及每個故事15分鐘的時長,只允許一到兩名演員出演,并且以大量獨白為主要手段來敘述劇情,還是讓這種戲劇呈現方式尤其是劇本創作角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聯想起近來一些國外劇團表演的“餐廳戲劇”,總有些形式大過內容之嫌。不過,在記者看來,這些都不重要,畢竟我們又享受了戲劇帶來的一番全新體驗。
(編輯: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