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學術不端就要窮追到底
據7月17日《人民日報》報道,香港“高考”——中學文憑試出現近年罕見的集體抄襲事件。香港現代書院23名學生,在校本評核中文科考試中,引用資料而沒有注明出處,被取消中文科成績,失去大學申請資格。“學術抄襲一旦進入學生檔案,對學生未來發展可能造成重大影響。”香港大學教務長韋永庚說。特區政府教育局局長吳克儉表示,這次事件屬“不幸”,希望大家尊重知識產權這個核心價值。
據報道,這23名考生在中文科校本評核中,大部分甚至全部內容都是從網上或其他途徑抄襲而沒有注明引文出處。也就是說,香港高考的抄襲事件,僅是引用而沒有注明出處,并沒有對公共傳媒和原作者造成傳播性傷害,以及惡意侵權,可是,香港方面還是追根求源、嚴懲不貸,不依不饒,不僅讓當事人受到了處罰,也讓分校校長、教師遭停職。正是有了這種不允許出現絲毫瑕疵的學術道德潔癖,窮追到底的學術追責,那些灰色價值觀、僥幸思維,鋌而走險的“擦邊球”做法,才會受到嚴厲威懾。敢情香港學術監督機構的高壓線一直就是“電流滾滾”啊!也正是有了這種威嚴、公平公正的學術監督,香港的學術氛圍才能保持濃郁、純凈。
與香港相比,內地有些地方對學術造假的容忍度可謂太高了——平時作業抄襲、不注明出處,早就司空見慣。還有些地方的高考舞弊,竟然出現了集團化、科技化作案,最后的結果也多是不了了之,鮮有受到重罰的。如果有人堅持抵制學術腐敗,甚至還會被認為“有病”。
對學術不端處罰不嚴,不僅讓造假風氣日趨猖獗,也讓著作權人的創作積極性受到嚴重影響。因此,筆者建議多學學香港的學術道德潔癖。其一,教育行政部門要努力構建“絕不寬容,不徇私情”的學術監督制度和機構,對違規者給予重罰,將學術道德發展納入監督范疇,敦促更多人敬畏學術道德。其二,出臺必要的《學術道德監督法》,讓學術發展遵循公平公正的學術精神,讓這種做法成為一種公共意志、公共精神。其三,公民也應該培養獨立學術性格,保持潔身自好的學術品質。
(編輯:黃遠)
共1頁 首頁 | 上一頁 1 下一頁 | 尾頁 轉到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