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創作、欣賞、普及立體交匯的書法展
“傳承翰墨”,不辦開幕式辦藝術沙龍,讓公眾成為主角
一個創作、欣賞、普及立體交匯的書法展
與專業領域中熱火朝天的干勁相伴的是,社會上關于書法的危機論也不絕于耳。破解書法未來之困,還要更多普通人的參與和關注。
“翰墨傳承”藝術沙龍現場
7月23日,是中國美術館自主策劃并主辦的精品書法藝術展覽“翰墨傳承——中國美術館當代書法邀請展(2013)”開幕的日子。可當人們走進中國美術館時卻發現,正對著大門的方廳甚是冷清,全然不見大大的展板和碼放整齊的排排座椅。“難道我把展覽時間搞錯了?”有觀眾開始犯嘀咕了。此次展覽,作為中國美術館又一次為觀眾呈現的書法藝術盛宴,規格和規模自不必多言。據展覽介紹,共有40余位書法家受邀參展,展品占據了中國美術館1號廳和13號廳至17號廳。可是,往常大場面的開幕式消失了。
記者一打聽,才知道中國美術館圓廳中央區域被“開辟”出一個小型會議場所,由中國美術館公共教育部策劃的“翰墨傳承——當代書法的創作、欣賞與普及”藝術沙龍成為配合展覽的別開生面的開幕活動將在此舉辦。這讓頻繁出入各類藝術展覽、習慣了所謂大場面的業內人士頓感耳目一新。在主持人一番簡單的開場白后,邱振中、李剛田、白煦、葉培貴、劉燦銘、徐海等多位參展書法家,與志愿者代表、學校和少年宮師生代表、書法專業大學生代表及現場觀眾一起就當代書法的熱點話題進行探討,現場氣氛熱烈而活躍。
“怎樣看待當代書法的創作追求”、“欣賞當代書法應從哪里入手”、“人人都寫漢字,學習書法的門檻高不高,有著怎樣的學養要求”、“針對目前網絡時代鍵盤代替書寫的現狀,學習研究書法的意義何在”、“與繁體字相比,簡體字在書法創作中也能達成審美共識嗎”、“如何書寫出既能繼承古意又有時代精神的筆墨”、“有些作品風格摒棄雅致,多為狂放,是否有著功利目的”、“現在有多少學校開設了書法課程,學生畢業后都在做什么”……一系列涉及書法領域方方面面的話題,在藝術沙龍中互相碰撞。大家圍坐一圈,暢所欲言,你一言,我一語,對書法的傳承創新、教育體系乃至市場走勢、就業形勢侃侃而談,甚至會有爭執,卻處處充盈著真誠。這樣的開幕活動,沒有了嘉賓致辭,沒有了大紅花剪彩,也沒有了圍觀群眾的喧嘩,但讓學術探討與思想激辯更加親近書法愛好者的心靈。
在中國,書法創作是歷史最悠久、群眾基礎最深厚的藝術活動之一,很多觀眾不僅希望有展覽可看,更希望可以在展覽現場與作者深入交流、獲得啟發,甚至展示自己的學習心得。沒有開幕式的展覽,留下了一份沉甸甸的思考。對于這一別出心裁的開幕活動,中國美術館公共教育部副主任楊應時說,本次邀請展在開展第一天以現場藝術家和觀眾參與的藝術沙龍活動代替了傳統形式的開幕式,與以往展覽開幕式上領導和藝術家在臺上講話唱主角不同,讓公眾轉換為活動的主角。整個展覽期間,會有多場內容豐富、形式新穎的教育活動,以吸引不同年齡段的觀眾參與,一起體驗書法藝術的精彩與魅力。
在此次藝術沙龍活動中,不少學習書法的小朋友坐在第一排。“您對于書法最初的興趣是什么?書法給您的人生帶來的改變有哪些?”面對小朋友稚嫩的提問,邱振中感觸頗深。他說:“我也是從業余愛好者發展到專業創作的,對于書法的熱愛過程有著切身的體會。作為書法家,我們就是要用作品來保持觀眾對書法的熱愛,提高他們的欣賞水平,這是我最高興的事情。我當了多年書法教師,看到很多小朋友認真臨帖,能在自己最好的年紀投身到傳統文化的普及教育中,我特別感動。任何領域如果能夠爭取到年輕人的關注和喜愛,就是有希望的。”據悉,為鼓勵更多的少年兒童學習書法,中國美術館還將在展覽期間專門舉辦“翰墨傳承——少兒書法邀請展”和“藝術家教我來創作”的書法體驗專場活動,讓參展書法家為孩子們導賞講解書法之美、講授書法書寫要領、指導孩子們創作,并進行現場點評。
藝術沙龍結束后,書法愛好者們涌入展廳,細細觀摩鐘愛的書法作品。本次展覽分為3部分:“翰豪有儀”部分以20世紀30年代及以前出生的書法家的作品為主,“翰采從心”部分以20世紀40年代出生的書法家的作品為主,“翰圃積學”部分遴選取得書法專業博士學位并有較高臨池實踐水平的10位書法家的作品。由此,可一窺當代中國書法傳承發展的主線。“當代中國書法經過近幾十年的探索發展后漸趨平靜、理性的多元式表現。書法家們努力地從傳統書學思想和現代審美意識的二維層面尋找契合點,并從文化的多樣性中去認識、發掘、表現書法藝術的內在美感。這是一種較為明顯的變化,盡管這種變化有待在踐行中獲取終果,但它足以呈現出當代書法在時下境氛中多層面的發展態勢。”展覽前言揭示了該展的這種學術取向。
多年來,經久不衰的“書法熱”營造出當代書法事業大繁榮大發展的局面。一方面,書法由書齋時代的文人解讀藝術向展廳時代的大眾視覺藝術轉化,豐富了書法創作的形式與技法,改變了書法的價值觀與書法人的創作態度和生存狀態,也帶來了書法的職業化競爭與社會性泛化的雙重表現。另一方面,高等書法教育在促進書法的保護、傳承和發展中起著愈來愈重要的作用,很多高校先后加入到發展高等書法教育的行列,并逐步探索形成各具特色的書法教育理念、體系和方法,一批批接受高等教育的書法人才,由高校畢業步入工作崗位,從不同角度、層面從事著保護、傳承和發展書法事業的重任。但是,與專業領域中熱火朝天的干勁相伴的是,社會上關于書法的危機論也不絕于耳。破解書法未來之困,還要更多普通人的參與和關注。此次書法展覽以豐富多彩的公眾體驗活動代替習以為常的開幕式環節,可謂用心良苦。展覽方加強公共教育的努力和舉措,令觀眾感受到了全新的觀展體驗,更好地促成了公眾與展覽本身的互動,并借此使展覽的宗旨“傳承翰墨”得以實現。
(編輯:單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