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雅清新見筆端——讀楊惠東新青綠山水有感
夢游太華 2013年 楊惠東
筆者很早就注意到楊惠東從事中國畫青綠山水的創作與研究,而青綠山水已經式微多年,楊博士的這種選擇必有原由。終于,在長沙展出“八方山水”時兩人相識、一見如故。
認識一位畫家,不僅僅是親見其人,更重要的是能走近畫家的心,真正讀懂他的作品。楊惠東畢業于南京藝術學院,獲博士學位,在從事辛勞繁雜的編務之外,一直堅持中國畫學研究,出版有《羅聘》《藍瑛》《清初四僧繪畫》等多部著作;同時,堅持中國畫青綠山水創作與探索,成果甚豐。
楊惠東在“八方山水——中國山水畫家邀請巡回展”中展出的青綠山水,每幅作品都有不同的追尋,我們從《空中樓閣》中,可以領略到這一批作品深刻的立意、嚴謹的筆墨與色彩的制作。藝術的意味與精彩的技藝高度結合,讀后使人贊嘆!
楊惠東還有不少精美的扇面作品,這些作品形式活潑、章法自由,筆墨與色彩讓人過目不忘。《秋水覓句》旨在抒情,富有詩意;《寒林圖》中的樹石有古人遺韻,山石虛實相襯;《寒江圖》雖是小品,但具大幅之勢,小中見大,氣勢宏偉,江水開闊;《日月巖》一峰凸起,直指云天,色彩淡雅,靜而不俗;《博臺》采用了傳統山水兩段式構圖,前景的穩重與遠山的傾斜形成一種對比,分散了兩段式構圖的單調,使讀者畫外求解,留有一種思緒……
讀罷楊惠東的青綠山水,給我一種文靜、平實、儒雅而又出新的印象,他的畫是真正的畫如其人。本來設色作品很難做到文靜與儒雅,但他卻悄然完成了這種創作。在一般人看來,有色就容易躁動,但他的作品將筆墨、色彩、形式與內容皆統一在畫的意境中,人們很難單獨從中分離出某種元素。筆者認為,這就是高雅藝術難得的品質。對于他為何會堅持多年青綠山水藝術創作的原因,楊惠東在《自畫自說》中給了我們不少富有思考的回答。他認為:
“在國畫界,以‘現代’為名,盲目逐新求洋的風氣有所收斂。然而,學習傳統出現‘食古不化’的偏頗卻時有可見,與此同時,以偏概全,以明清文人寫意傳統替代全部中國畫傳統的傾向也在干擾著中國畫的健康發展?!?/p>
“文人水墨只是傳統的組成部分,而絕非傳統的全部。在此之外,四家樣、唐代二李、墓室壁畫、敦煌壁畫等等,皆為我們彌足珍貴的傳統?!?/p>
“色彩的缺失無疑是中國畫的悲哀……我堅信,傳統永遠是藝術創新的源泉,而在文人水墨之外,尚有大量的傳統有待于我們的繼承與發揚光大。”
以上這些看法,是楊惠東堅持師古不泥古,將青綠山水創作放置在現代藝術情境中加以出新的肺腑之言,給我們一種不同的感悟和啟發。同時,也預示著他在這一條探索之路上會越走越開闊。
(編輯:黃遠)
· | “國畫盛典”面向社會征集作品 |
· | 國畫家莫華生潑墨“天湖” |
· | 四川舉辦重大題材大型國畫展“重現”歷史時刻 |
· | 劉萬林的“命題作文” |
· | 宋美齡國畫老師圓夢 《富春山居圖》合璧成靈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