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神2黑暗世界》—類型創作的堅守與走形
作為一部續集電影,由美國漫威漫畫公司出品的《雷神2黑暗世界》一方面傳承好萊塢類型片的經典劇作及視聽模式,另一方面也硬性加入了許多迎合觀眾喜好的元素,算是一部合格的爆米花電影。《雷神2》成為一種文化話題與現象,其審美影響下的創作傾向也值得我們思考。
首先,《雷神2》的劇情設置與人物塑造等內涵方面,仍舊符合類型電影的傳統審美模式,與動作、科幻與愛情等類型也進行了融合。俄狄浦斯情結與英雄主義交織,國仇家恨與權力欲望并存,這些基本的敘事套路都符合觀眾對于影片的情節想象。另外,除了類型模式固有的內涵,《雷神2》在符號化的影像構成等外延方面也體現出類型電影創作在技術上的成熟。漫畫改編電影在視覺創意上打破現實空間的局限。片中隱形飛行器造型尖銳簡約猶如利斧,進攻時的穿梭飛行場面氣勢逼人;黑暗世界的場景大多是架空的,整體美術設計既符合黑暗世界的冷酷,又可以降低制作成本,一舉兩得;皇后葬禮的段落兼具敘事與視聽高潮,震撼人心。片尾的格林威治之戰,九大國度時空界限被打通,人物混戰于多個不同場景時空中,大大增加了動作場面的空間跨度,關鍵性道具“錘子”穿梭于不同空間之中的設定也讓人耳目一新。
《雷神2》的導演艾倫·泰勒擅長電視劇拍攝,其代表作品《冰與火之歌:權力的游戲》《羅馬》《白宮風云》早已被國內觀眾熟悉。本片的聯合編劇多達8人,且將近半數為電視劇編劇出身。導演和編劇的電視劇工作經驗,使本片的敘事節奏、笑料設計以及人物性格轉變,也留有一些問題,前60分鐘的敘事節奏過于緩慢,摻雜了太多與主線及人物關系推進無關的情節,讓人有置身美式肥皂劇中的錯覺。
《雷神》系列從劇本創作到拍攝發行,為國內電影類型化的發展和完善提供了藍本,流水線的工業生產方式與明星效應共同作用,為影片的票房提供保障。不過,觀眾的選擇與消費傾向固然對電影創作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但電影劇本的流暢與觀感節奏仍應當符合基本的劇作和拍攝規律。從片尾設計來看,《雷神3》的出現已成定局,然而在好萊塢影片類型化已經十分成熟的今天,如何權衡電影創作在迎合觀眾與保持本色時的比重,值得進一步探討。
(編輯:蘇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