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畫大國面臨產業升級 做"有哭有笑有感動"的動畫
在第九屆中國國際動漫節的展臺前,一些影視動畫的衍生產品受到了參觀者的歡迎。
從2004年廣電總局頒布《關于發展我國影視動畫產業的若干意見》至今,中國的影視動畫產業經歷了“井噴式”的數量擴張,成為世界動畫生產第一大國。但“井噴式”的發展也給這個產業帶來了一系列新的問題,這其中,優質影視動畫產品稀缺、市場需求巨大與不良產能過剩之間的矛盾越來越明顯,成為當前阻礙整個行業發展的重要掣肘。
4月26日至5月1日,在杭州舉行的第九屆中國國際動漫節上,國內影視動畫產業的管理者、從業者對這一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對于中國影視動畫產業來說,只有從“重產量”轉向“重質量”,才能進入協調發展的新階段。
1. 不良產能過剩已成產業主要矛盾
2012年,我國共制作完成國產電視動畫片395部22.3萬分鐘,自2008年以來首次出現了負增長;獲得公映許可證的國產動畫電影33部,其中通過院線進入市場的共25部,同比增長37.5%,但相較于2011年50%的增長比例,仍然稍稍放慢了增速。此外,目前全國直接從事動畫片生產制作的制作機構約300家,從業人員約15萬,2012年生產制作動畫片的企業數量首次出現負增長。
面對產量回落和產業規模縮小,許多業內人士認為,在注重品質、創制精品已經成為我國動畫產業發展的當務之急的今天,這些變化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一定程度上,產量減少恰恰體現出中國影視動畫產業正在逐漸趨于理性發展,產業內部正在努力告別單純追求產量和規模的發展階段,正在向強調動畫作品的質量與效益轉變。這一特點在本屆動漫節上也體現得非常明顯,《京劇貓》、《昆塔》等一些優秀的國產影視動畫產品已經在這里亮相。”杭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第九屆中國國際動漫節執委會主席翁衛軍說。
事實上,從2004年廣電總局頒布《關于發展我國影視動畫產業的若干意見》以來,我國影視動畫產業的產量和規模就得到了爆炸式增長。
在一系列產業優惠政策的激勵下,2010年,中國取代日本成為世界第一動畫生產大國。2011年,我國制作完成的電視動畫片產量高達26萬分鐘,遠遠高于作為第二名的日本的9萬分鐘。電影方面,國產動畫電影產量和公映比率也逐年提升,生產制作總量已經連續3年保持30%以上的增速。
“但是與世界上動畫發達國家相比、與我國觀眾的期望需求相比,動畫精品的數量和影響力還很不相稱,還有很大差距。廣電總局連續3年評出的動畫精品中特等獎一直空缺,就充分印證了這一困境。”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宣傳管理司司長高長力說。
中央電視臺少兒頻道總監莊殿君也表示:“隨著動畫市場的不斷擴大,受眾對動畫片的需求和審美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們發現雖然在數量上動畫節目生產已經大大超過了播出平臺的總體需求,但是播出平臺發現并且獲取優質動畫節目的難度卻越來越大。”
中國動畫學會發布的《2013年中國動畫產業年度發展輯要》顯示,2012年電視動畫片播出占有率十強、電視動畫片重播率綜合十強、播出版權銷售綜合排名十強的前三名都是《喜羊羊與灰太狼》系列、《熊出沒》系列、《開心寶貝》系列,這說明國產精品電視動畫片的數量仍然非常有限。而電影方面,2012年動畫電影票房總收入約為30億元,約占全國電影總票房的17.7%,但國外動畫電影占了動畫電影票房總收入的絕大部分,國產動畫電影仍處于劣勢地位。
高長力表示,下一步針對影視動畫產業的政策微調將主要著眼于由鼓勵產量數量轉向鼓勵質量品質,建立選優播優、優質優價的機制,實現優秀作品帶動、產業鏈各環節互補支撐、作品產品互利共贏的良性循環,切實推動動畫產業科學增長、螺旋上升。
(編輯:高晴)
· | 國產動畫年產近400部 北京進前十 |
· | 國產動畫品牌初現 定位低幼產業稚嫩仍是問題 |
· | 動畫大國面臨產業升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