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荷、谷穗、自我——記著名畫家晁谷
晁谷近影
晁谷的“荷花”、“谷穗”的主要意義集中于他形式語言的表達,他的“攻其一點”亦非單純的形式探求,這里既要合乎于傳統延續性語言,又要不限定于他的束縛性,況且締造新的形式語言既依賴于共性,但更要有個性。所謂“攻其一點”,事實上是一項復雜的系列“鏈條”方法。
晁谷畫過各種荷花——晴荷、雨荷、枯荷、蓮蓬等等,這也許源于他兒時記憶,也許是一種夢的追尋,也許是他人生的經驗認識,然而我們欣賞更多的是“殘荷”,是系列作品。歷代畫荷延續不斷,畫而不衰,但多數是畫朝露紅蓮欲醉,夕陽白蓮酣濃,畫枯荷者甚少。晁谷取之于殘荷,他畫的殘荷有兩種水墨表現方法,一是純水墨;一種是彩墨。純水墨畫殘荷是弱化線的表達,直接用大塊的黑點垛揮寫而出,但不是毫不變化的墨塊,而是墨中有水,水中有墨,濃淡虛實分明,在畫一片荷葉中見多個墨的層次,有極巧的韻律。不由使人們想起“秋風送白波,秋雨鳴敗荷”的詩句,作品尤為顯得清潤、雅逸,這里捕捉的是一種感覺。彩墨殘荷是使用色、花青和石綠顏料,利用透明度與滲透性方面的不同,表示荷在情境中的狀態。潑灑滋行,墨彩渾茫,潑色與潑墨相互作用,在筆的運動變化中抒寫殘荷的意境,表達作品的心里情緒。概言之,晁谷的殘荷描繪的是人對荷的理解和自然中的荷的生命,既是境界,也是一種精神。盡管他描繪的殘荷不像他人對作品玉珠般地精雕細琢,相反是極其的單純,但就在單純的背后蘊藏著無限的生機。這正是他畫殘荷成功之處——以單純開掘當代人內在的豐富性。
谷穗系列是農村題材,晁谷在作品的表達上是重表現真實和再現,是由人文中心轉向自然中心,筆墨上愈來愈精致與精巧,雙鉤與沒骨相結合,水墨與色彩相結合,書寫與線描繪相結合。細微真切、熱烈誠摯,以獨特的形式和新趣味,給予作品很直觀的新鮮與活力。谷穗熟了,葉子枯了,天空湛藍,大地回聲,群鳥飛來,棲立于之上,秋風拂后,沉甸甸的谷穗仿佛在鳥啄食下發出歡唱。這些充滿自然率樸真實的細微畫面,一掃花鳥陳舊、書齋式缺乏生活實感的缺憾,在透過錯綜復雜的畫面同時,看到畫家渴望回歸自然的情感狀態,映出人生無限生機,這不僅凸現他個人的風格特征,也給當代花鳥畫壇帶來某種啟迪。晁谷“廣取博收”、“攻其一點”的選擇,反映了他個性特征和藝術態度,盡管他畫的是殘荷,但不是悲情自憐情感,他畫谷穗是對鄉村之情的洋溢。他把握了藝術取向和表達方式,從微觀上說是自我個性的表現,從宏觀上說是肩負發展當代花鳥畫的使命,盡管還有一段路要繼續走下去,不過他的作品已經告訴我們,這個時代需要這樣一些畫家不懈地追求與探索,倘若如此,中國當代花鳥畫怎能不健康地發展? (汪為勝)
《晁谷——生肖畫馬展》
時間:2014年1月11日-2月20日
地址:北京琉璃廠西街“宏寶堂”畫店
《晁谷——花鳥精品全國巡展之揚州》
時間:2013年12月29日-2014年1月15日
地址:揚州文昌中路“瓊花觀美術館”
夢荷圖
谷熟雀噪圖
(編輯:紅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