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京劇藝術 弘揚傳統文化——觀電視紀錄片《京劇》有感
央視日前播出的電視紀錄片《京劇》在業內外引發熱議,說明京劇的愛好者和關注者很多,大家對京劇藝術的感情極其深厚?!毒﹦ 返牟コ鲆约靶薷?、完善,為傳統文化的當代傳播和大眾普及提供了一個探索的新視角。而觀眾的反響,讓我們對傳統文化的傳播前途有了信心和期待。
——編者
不久前,央視播出了8集電視紀錄片《京劇》,向廣大觀眾展現和解讀京劇藝術。我作為一個從1948年開始學演京劇至今已有65年的京劇人,當然倍加關注,殷切期待。認真地看了首播之后,心情是欣喜的。喜的是,央視以京劇為表現對象,精心拍攝出這樣一部大型紀錄片,這種做法在以往是從未有過的,并且將這宗國粹藝術向世界推介,其意義重大。中國在經濟上已然騰飛,成為強國,在文化上也亟待彰顯中華文化的軟實力。我以為,京劇是中華文化極具代表性的重要內容,“走出去”當會增我華光。紀錄片《京劇》的推出,如評論所言,“從歷史印記、時代視角、國際眼光、文化觀照的層面,填補了對京劇的發展脈絡、生態環境、審美特征、價值取向進行全景式記錄和評判的空白”,怎能不讓人欣喜稱好呢?
全片分為《定軍山·溯源》、《宇宙鋒·吶喊》、《借東風·傳承》、《大登殿·綻放》、《生死恨·抗爭》、《鳳還巢·坤伶》、《荒山淚·江湖》和《群英會·新生》,以8部京劇經典劇目凝練成8個主題,探尋京劇百余年來的發展歷程,詮釋其恢弘的歷史人文背景,通過影像將京劇藝術的魅力和張力凝結在細微之處,為廣大電視觀眾打開了一扇厚重的“京劇歷史之門”。著名京劇演員袁慧琴表示,《京劇》基于史實進行人性的挖掘,給觀眾非常大的心靈沖擊,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從播出后的各種反映也可以看出,無論是普通觀眾還是專業觀眾都對《京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就此而言,這部紀錄片為京劇的傳播和普及做了一件好事。
《京劇》播出后引發了眾多觀眾的熱議甚至批評,這非常之好!說明還有那么多的人對京劇特別關注。一些戲曲評論家對此客觀地指出:“京劇引起主流媒體的關注,并以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方式來展現,這是近年來國家對于傳統文化的重視起到了效果,如果是10年前、20年前播放這樣的紀錄片,觀眾可能就換臺了。”
不管是“拍磚”也好,“吐槽”也好,其中不乏真知灼見、寶貴指謬。片中的確存在一些缺乏嚴謹之處,所以,主創人員——從頻道的總監到紀錄片的導演以及攝制組成員,都對觀眾和專家的意見極其重視,從善如流,立即著手修改。修改版播出后,主創人員又作了一番校檢,對新發現的問題,融合各方意見,再作修正,力求更加完善。讀5月24日上?!缎旅裢韴蟆返囊粍t消息,提到該片為觀眾呈現了京劇發展史,“其折射出的時代變遷、家國興衰和個人命運,也表現出京劇傳承流變、融合發展和包容創新”,應當說,這種效果是收到了。
人們常常說京劇“博大精深”,就因其“博”和“大”,該說該道的非常多,一部紀錄片要做到面面俱到,恐怕是不現實的?!毒﹦ 愤x取各個歷史時期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事件、劇目、唱段,也是作了充分考量。至于文本的文筆風格和視頻的畫面體現、審美追求,應該允許導演有個人選擇和表達。其實,京劇藝術可表可述、可圈可點的事還有很多,有志有識之士若能繼續探索,再拍一部《京劇》,與之各呈馨逸,未嘗不是件大有可為的好事。
我作為一名京劇人,由衷地對紀錄片《京劇》的每一位參與編創的人員及關注京劇藝術、提出了中肯建議的各方人士,深表敬意。對于京劇藝術的當代傳播與大眾普及,他們都做出了自己的貢獻。作為中華民族的國粹和表演藝術的瑰寶,京劇的傳承之路還很長,但是我堅信,它的藝術魅力在新時代不會衰亡,進一步發揚光大值得期待。魅力長存,京劇不老。衷心希望更多的人關注京劇,傳播京劇藝術,弘揚民族文化。
(編輯:高晴)
· | 河南:京劇進京演出主打“青春牌” |
· | 形美神存——京劇《洛水伊人》觀感 |
· | 現代京劇《華子良》:經典老劇傳遞正能量 |
· | 戲曲戲歌:“一舉三得”進校園 |
· | 魅力《京劇》,雅俗共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