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絕不能讓封建陳規陋習阻礙行業健康發展2016.09.23
- 倡導文明拜師 抵制封建陳規2016.09.21
- 漢代陶馬成“網紅”拓寬傳統文化傳播新思路2016.09.09
- “展廳效應”下當代書法創作之失2016.09.05
- “高顏值”不是天價片酬的借口2016.09.05
- 不妨理性看待“馬戲團虐熊”2016.09.05
- 為這樣文藝范兒的90后,真心點個贊!2016.08.29
- 景區更名“鐵榔頭”是“自廢武功”2016.08.29
- 用漫畫IP引領動畫走出“低幼”窠臼2016.08.24
- 提升質量,“暑期檔”才會成“黃金檔”2016.08.24
- 用匠心設計詮釋中國元素之美2016.08.22
- “污文化”須去“污”2016.08.22
- 挖掘地方文化資源貴在傳遞正能量2016.08.22
- “主動召回”方能真正贏得讀者2016.08.16
- 貼近生活,貼近角色“破衣爛衫”也是一種美2016.08.16
- @梁歡:我們說的音樂"抄襲"都不是法律上的2016.08.08
- 實體書店練好文化“內功”最要緊2016.08.08
- 雷人和“小鮮肉”絕非偶像劇標配2016.08.08
- 戲曲翻譯審美功能應大于傳遞信息2016.07.11
- 過度推崇“顏值”不可成為一種“社會風尚”2016.07.11
- 新聞媒體莫做虛假信息“二傳手”2016.07.08
- 城市公共雕塑要符合大眾審美2016.07.06
- 為故宮拆“違建”舉動點贊2016.06.29
- 跟風翻拍韓劇不如創出更多電視劇“中國造”2016.06.27
- 綜藝節目特效字幕也應“有底線”2016.06.27
- @朱永新:閱讀是走進自己心靈最有效的方法2016.06.27
- 讓閱讀回歸到人本身2016.06.08
- 拍戲嚼口香糖是哪門子職業道德!2016.06.06
- 點贊者稱看不懂、看懂者稱不合格,為何?2016.06.06
- 治理網文“秒盜”需要大眾參與2016.06.06
- 語文課文替換之爭是一次全民語文教育2016.05.30
- 別讓社區圖書室淪為“廢礦”2016.05.30
- 城市雕塑不該有“昭君牧羊”式的嫁接2016.05.25
- 從柯震東復出引發爭議看“制度的效力”2016.05.25
- @武然言道:別把晦澀的描寫當做好文筆典范2016.05.16
- 公眾人物更應正確行使監督權利2016.05.16
- 傳統價值觀優秀文化成果如何進入網絡視野2016.05.16
- 莫讓朋友圈成為虛假“雞湯”的賣場2016.05.16
- [一圖一品]接踵而“治”2016.05.16
- 孩子的謊言不只是電視劇教會的2016.05.13